圆寂,是“涅槃”(梵文Nirvana)的另一种说法,也称灭度、入灭等。圆寂(涅槃),是佛陀所说的、在修行圆满之后,了脱生死、烦恼诸般业障,而最终证得的解脱境界。
圆寂,其实是对“涅槃”一词含义的大体解释。
佛教有所谓三“法印”的说法,三“法印”即:诸法无我、诸行无常、涅槃寂静。(有时加“有漏皆苦”,合起来为四法印)在这三“法印”中,前两个“法印”需要依靠体悟来考察、了解,而后一“法印”则是觉悟之后征得的境界。
涅槃,即是“涅槃寂静”的简称。有时也可加动词,组成如“入涅槃”、“取涅槃”这样的短语,表示一种动作(比如佛陀“取涅槃”的说法即见于《长阿含经》)。其含义大致是,解脱烦恼,不再为“苦”所牵累,从而回到本来清静的状态。“圆寂”的说法,是从两方面而言的:其一,修行圆满了方能达到这一层境界,因此,首先需要“圆”;其二,最终的境界是寂静的(没有妄念生起,所以是寂静的),因此说是“寂”。两层含义合在一起,即是:修行圆满,从而达到涅槃寂静的境界。
当然,“圆寂”这个词的词义现在已经有所变化,和最初“涅槃”有所差别。如今,“圆寂”这个词,基本上是指高僧去世,而和证得“涅槃寂静”的境界,实在关系不大。
顺便提一下,咱们在很多寺庙里(包括敦煌莫高窟)看到的“卧佛”,其实就是佛陀“取涅槃”前的法相,因此,“卧佛”历来十分受信徒崇敬,原因就在于此。
关注“依他起”,每日一禅
(作者微信:triac2016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