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一文掌握心脏电复律与电除颤
  • 2025-11-12 14:18:41
  • 以下是正文

    心律失常见于多种心血管疾病,发病可急可缓、可轻可重。对于心血管领域的临床医生来说,心律失常可谓贯穿整个“职业生涯”,时刻都要与这“情绪多变“的”小恶魔“斗争。而心脑血管疾病的另一“杀手”——冠心病与多种心律失常相关,特别是急性冠脉综合征(ACS

    因此,及时正确地判断心律失常类型,采用恰当的处理方式尤为重要。当遇到恶性心律失常这种短时间内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,导致患者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猝死的心律失常,电复律和电除颤便是一种高效而相对安全的治疗措施之一。本文将全面总结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的临床使用策略。

    01

    定义

    心脏电复律是指在严重快速型心律失常时,利用外加较强的脉冲电流,通过心脏,使各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,终止异位心律。自律性最高的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,使之转变为窦性心律。心脏电复律可分为两类:同步电复律和非同步电复律(即电除颤)。

    02

    原理

    同步电复律

    电除颤

    原理

    是以患者自身心电图中的R波触发同步信号进行放电,使直流电落在R波降支或R波开始后30ms以内(即心动周期的绝对不应期),达到异位节律转复而不会诱发室颤的发生。

    适用于QRS波和T波分辨不清或不存在时,不启用同步触发装置,除颤仪可在任何时间放电。

    03

    适应症

    同步电复律

    电除颤

    能量

    能量一般较低 : 房颤 120-200J,房扑 50-100J,室速 100J,室上速 50-100J

    一般为单向波360J或者双向波200J

    适应症

    ①新发生的房扑(同步电复律的最佳适应症)或房颤在去除诱因或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不能恢复蜜律者;

    ②室上速,非洋地黄中毒引起,对迷走神经刺激或者抗心律失常常规治疗不起反应者;

    ③室速,对抗心律失常治疗无反应或者伴有血流动力学紊乱者。

    ①快速室速伴血流动力学紊乱,QRS波增宽不能与T波区别者;

    ②室扑;

    ③室颤。

    04

    禁忌症

    同步电复律

    电除颤

    禁忌症

    ①洋地黄过量所致心律失常;

    ②电解质紊乱,特别是低钾;

    ③伴有病窦或者高度房室传导阻滞;

    ④三个月内有栓塞史者;

    ⑤甲亢引起的心律失常,原发病尚未控制或者伴有急性感染;

    ⑥风湿活动,明显心衰者。

    ①慢性房颤,病程大于1年;

    ②慢性风心病,左心房内径大于45mm,或严重心功能不全;

    ③合并洋地黄中毒,或者严重电解质紊乱(低钾);

    ④风湿活动期或者心肌炎急性期;

    ⑤未能有效控制或者纠正房颤病因/诱因,(例如甲亢,心梗,肺炎等);

    ⑥检查发现心房内血栓或血栓栓塞史;

    ⑦电复律后,患者不能耐受长期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;

    ⑧既往二次复律成功,长期服药,但短期内房颤复发。慢性房颤不能抗凝者;

    ⑨合并高度或者完全性房室阻滞,或者病窦(已安装起搏器者除外)。

    05

    并发症

    同步电复律

    电除颤

    并发症

    ①心律失常,室颤或心动过缓;

    ②呼吸抑制,喉痉挛,可能由镇静剂对呼吸中枢抑制或者点击本身引起;

    ③低血压 可能因点击后短时的降低或心肌损伤有关;

    ④心肌损伤:可发生急性肺水肿、心肌酶升高;

    ⑤栓塞:肺栓塞或者其他部位栓塞,可抗凝。

    ①诱发各种心律失常,往往为一过性缓慢心律失常,如窦缓、窦房阻滞和房室阻滞;

    ②室速或室颤:静脉注射利多卡因,心律平,立即再行电复律/除颤;

    ③房颤或者房扑,药物或者电复律;

    ④栓塞:动脉栓塞发生后积极抗凝,溶栓或者手术取栓;

    ⑤急性肺水肿:按急性肺水肿处理原则—利尿,扩血管,强心等;

    ⑥低血压:如血压持续降低,且影响重要脏器血流灌注时,可给予升压药;

    ⑦心肌损伤:损伤多较清,不需要处理,若血压持续降低,可给予升压药;

    ⑧皮肤灼烧:常见,无需特殊处理,重者对症处理。

    06

    操作方法

    1. 体位:平卧位,充分暴露胸壁,身旁不能放置金属,操作前测血压,做心电图以备对照。

    2. 开通静脉通道,吸氧5-15分钟。

    3. 设定除颤仪为同步模式,准备导电胶。

    4. 麻醉:静脉缓慢注射地西泮10-40mg,患者报数至朦胧状态,睫毛反射消失即可进行电复律。

    5. 电极板放置:将两个电极板分别涂抹导电胶或包以4-6层湿盐水纱布,有条件的医院也可应用一次性电极贴。

    电极的放置方法有两种:

    a. 常规的电极板放置:一个电极置于右锁骨下方胸骨右缘,另一个电极置于左侧腋中线第五肋间心尖部,该方法操作方便,常用于急诊。

    b. 前后位:一个电极板放在背部左肩胛下区,另一个电极板放在胸骨左缘第3-4肋间。此位置通过心脏电流多,电能量需要少成功率高,并发症小,择期电复律常应用这种方式。

    两电极板之间距离至少10cm。

    6. 能量选择:单相波:心房颤动:100-200J,房扑:50-100J,阵发性室上速:100-200J,室速:100-200J。双向波减半。

    7. 充放电:设置相应能量后,示警旁人离开,按充电按钮,再次确认旁人离开,听到蜂鸣声后放电。

    8. 复律成功后做心电图,记录生命体征。若未成功,2-3分钟再进行一次电击。应用地西泮麻醉的患者需再次放电时,需给予原剂量1/2-1/3再次麻醉。如反复电击3次,能量达300J以上仍未转复则停止电转复治疗。

    9. 清理操作单元,关闭除颤仪电源待用。

    参考文献:

    1. 葛均波,钟南山. 人卫版内科学 (第 9 版). 2018

    2. 人民卫生出版社:《中国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》——电除颤/电转复